当前位置: 主页 > 神仙道辅助 > 正文

廖宇:新基建带来的电力行业神仙道变态私服(2)

作者:神仙道公益服 来源:Sfxdz.cn 浏览: 【 】 发布时间:2020-06-24

但自从2014年“能源+互联网”高调出现后,电力企业意识到,同样是基础设施的OT(运营),无论是数字化还是通信系统,包括天然气、水、热等,运营的条件和难度都是类似,还不如综合到一起打穿互联网的底部,把电力网与其他网合在一起综合运营效益倍增,同时提升竞争门槛,消解被日进斗金的互联网公司抢夺地盘的虞忧。这也就是能源互联网和后来综合能源大行其道的由来。

但是这一切在2015~2020这5年的尝试中被浪费了,虽然产业的网络还没有完全被互联网颠覆或者占领,但是这关键的5年至少让所有人都认清了互联网的“快”这一黄金法则的有效性,相比之下,传统产业的企业实在是太慢了。这5年,巨无霸们已经被甩在身后。

OTT业务的精髓是不要把精力集中在互联互通上面,比如5G基站建设运维、电力的计量扩容、高铁地铁的规划运营,而是把资本的注意力放在底层网络之上的数字化模型上。类似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、无人机等这些具备通用功能的创新,或者像微信、直播、会议这样的通用工具,应当是聚焦在某一两个行业内突破示范,而后瞬间在各行业内推广,行业壁垒被数字化平台压入OTT的顶部之下,而不是原有的运营公司期望凭借简单的基建优势惯性开发增值业务。

融合的实质不是消除竞争,而是在兼容价值最优处完成淘汰。

其三:新基建最容易被低估、也是最可能成为电力行业引领风骚的板块是充电桩领域,但其重点恰恰又在桩后面的网。

如果没有手机,通信业包括整个互联网行业都不会像今天这样发达。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,在手机出现以前,整个电信网络里99%的元件和设备也都是不能移动的,也就是说这个网络实质上是不具备互动性、移动性的。

现在电力网、能源网也是一样,99%的变压器、发电机、电缆都在原地不能动,没有技术上的必要也没有商业模式对应,但是,随着电动车的不断引入,随之上涨的不光是充电桩的数量,而且还有整个网络的移动性。

微信建一个群,这就是社交的移动性、灵活性、定制性。回家的路上捎一个乘客,这就是共享经济的移动性、灵活性、定制性。同样,电动车这个产业的魅力,远不在提供给人们便利和驾驶电动车的极致体验,而在于这几乎是工业世界里唯一一个足以跨界连接电网、交通、通讯、物流、金融、休闲购物等多端行业的巨大平台——这是多个行业的交叉点,这是海量用户的入口,这是各种科技交融角逐的战场。发展电动汽车行业的关键和最大的红利,在于得以借机梳理整个城市的配套公共设施,形成新的生态供应模式,确立更清晰的城市规划和协作模式,带动多个产业的综合发展。

以电动汽车为首引发的整个汽车世界的互联网及物联网化,将是接下来10年人们看到的最波澜壮阔的行业转变。比如如火如荼的5G通信网络,其未来最大的实用之处就是放进车内,把汽车变成一个大的智能手机以拓展人类的外部互联。这样无论是车内操作系统的开发与更新,还是网站设计、社交通讯、购物导航,现在已存的互联网生态圈必将围绕电动汽车进行改变,在人们平均每天都会在汽车上度过超过30分钟的今天,电动汽车将联手5G通信系统成为新的互联网入口端而重新分割竞争格局,而充电站也将成为如苹果专卖店一样的演示窗口和服务中心,甚至形成专业的电站管理系统:与所有入网的汽车通讯并监测电量、预估充电可能或预留充电时位、驾驶安全评分系统并与保险结合、刷新汽车软件同步工作文档等。

事实上,新基建对原有行业最大的挑战,就在于能不能转换角度站到用户侧去,而对于新进涉足者最大的挑战,是对专业行业的直觉颗粒度最大可以多模糊和需要多长时间。电力行业与银行、铁路、航空、通信这些老基建专业行业相比,无疑在这种角色转换上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
所谓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”,面对新基建的种种挑战,传统行业应当及时审视自身的短板,在易被攻击的地方先建立护城河,充分认识到新基建之后必然会出现的各种趋势和后果从而及时应对,不要轻率地陷入老模式的基建狂欢,错失行业革新和自身发展机会。